2022年, 第3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12-15
  

  • 全选
    |
  • 陈丽, 刘代芹, 艾力夏提·玉山, 李瑞, 丁宇, 赵磊
    内陆地震. 2022, 36(4): 289-296. https://doi.org/10.16256/j.issn.1001-8956.2022.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南天山地区2016~2019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获取伽师MS6.4地震前不同时间尺度下区域重力场的动态演化特征,并通过功率谱分析方法,获取各阶小波重力细节对应的近似场源深度。结果表明:伽师MS6.4地震前,巴楚至阿合奇一带一年尺度重力场变化呈现与断裂构造走向一致的正、负异常过渡带和梯度带特征,震源区为负变化高值集中区,两年尺度重力场变化显示柯坪块体皮羌断裂带两侧重力值出现显著异常变化,震源区为负变化高值集中区,3年尺度重力场变化显示震源区位于负值区。2018~2019年南天山地区重力场的小波变换结果显示,2020年1月19日伽师MS6.4地震前,4阶小波重力细节中巴楚至阿合奇一带出现重力变化的高梯度带,量值约为80×10-8 m·s-2,地震位于负值集中区;利用功率谱分析方法,获取南天山地区各阶小波变换重力细节的场源近似深度,给予重力场变化具体的物理意义。
  • 张琳琳, 聂晓红
    内陆地震. 2022, 36(4): 297-302. https://doi.org/10.16256/j.issn.1001-8956.2022.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对2021年3月24日拜城 MS5.4地震前拜城地震窗异常指标做出评价,基于新疆地震台网综合定位结果,对新疆拜城地震台2008年1月~2021年3月微震观测记录进行检查,分析在-≤10 s范围内ML≥1.0的小震月频度,当小震月频度≥70次时,则对应有MS≥5.0中强地震发生,将70次/月作为拜城地震窗的异常标准,统计拜城地震窗异常与附近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震例研究表明,拜城地震窗异常优势预测时段为6个月。拜城地震窗在拜城MS5.4地震前2个月出现异常;拜城地震窗映震区域为天山中段MS≥5.0地震;拜城地震窗的异常形态多数表现为高值。研究结果可为天山中段及地震窗邻近区域MS≥5.0地震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 张萌, 刘军, 王琳, 李世杰
    内陆地震. 2022, 36(4): 303-311. https://doi.org/10.16256/j.issn.1001-8956.2022.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快速自动化滑坡提取,本文中提出一种面向对象的滑坡智能提取方法,以震后亚米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的地物对象作为分析单元,利用深度学习进行滑坡提取。在2014年8月3日鲁甸MS6.5地震与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地震震后滑坡提取实验中,对区域的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8%,Kappa系数达到81%,能够进行快速的震后滑坡自动化提取,并且精度能够满足应用需求。
  • 郑雪刚, 马学军, 赵鹏毕
    内陆地震. 2022, 36(4): 312-319. https://doi.org/10.16256/j.issn.1001-8956.2022.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疆精河MS6.6地震后不同研究机构发布的震源深度差异较大,增加了对此次地震震源孕震机制和深部构造方面认识的难度。本文中利用双差定位法、CAP波形反演法和远震深度震相法,对精河地震的震源深度进行重新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测定的震源深度基本一致,此次精河地震震源破裂起始点深度为20 km比较可靠。
  • 廉殷朝, 张风帆, 张洋
    内陆地震. 2022, 36(4): 320-328. https://doi.org/10.16256/j.issn.1001-8956.2022.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三网一员”运行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以新疆防震减灾“三网一员”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发基于云计算及ServerLess架构的“三网一员”PC端管理系统及宏观测报App,手机端宏观测报App提供宏观测报、灾情速报、科普宣传、教育培训、灾情反馈等功能。PC端“三网一员”管理系统完善了“三网一员”体系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三网一员”综合平台提升了群测群防工作能力,实现“三网一员”体系数字化和管理效能的优化。
  • 金花, 李越帅, 曹昌军, 闫新义
    内陆地震. 2022, 36(4): 329-337. https://doi.org/10.16256/j.issn.1001-8956.2022.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收集2010~2020年记录的新疆南天山西段235个MS≥3.0地震事件,以MS≥3.5为界,利用FOCMEC方法计算MS3.0~3.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CAP方法计算MS≥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通过全球应力图分类标准对最终反演结果归类,结果显示南天山西段的地震主要以逆断为主兼走滑。根据阻尼区域应力场反演方法得出南天山西段的构造应力场空间变化特征,研究区域内北边最大主压应力轴为近NW向,仰角近水平,研究区域南边最大主压应力轴随经度增大发生了明显的不规则偏转,由NW向转至近NS向再转至近EW向,仰角近水平偏多。南天山西段应力形因子由北向南从小到大排列,同时中间主压应力轴由偏压缩转为偏拉张状态。
  • 张录, 陈鲁刚, 张杰
    内陆地震. 2022, 36(4): 338-346. https://doi.org/10.16256/j.issn.1001-8956.2022.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计算2020年3月20日蒙古MS5.9地震震中距400 km范围内的巴里坤、富蕴和芨芨台倾斜观测站的M2波潮汐因子,采用维尼迪可夫(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通过小波分析和动态组合获取该地震的前兆异常。结果表明:富蕴观测站潮汐因子在震前出现3年时长的低值异常,且震前1年出现“增大—减小—增大”的异常演化过程。潮汐因子小波分析结果以趋势异常为主,表现在震前3年内有明显超出阈值的异常时段。潮汐因子动态组合能较好地反映震前异常变化信息,并增加了异常识别的可信度。
  • 张波, 吕品姬, 罗俊秋
    内陆地震. 2022, 36(4): 347-352. https://doi.org/10.16256/j.issn.1001-8956.2022.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十堰市地震台柳林沟测点观测数据整理和分析,发现各观测仪器分钟值曲线均记录到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MS7.4地震清晰的同震响应和震后效应,结果表明:十堰柳林沟测点各形变观测仪器对中远场地震具备较好的记录能力,柳林沟形变观测点具备优良的监测环境;通过观测形变仪器同震变化指示方向和变化幅度,可以为判断发震断层属性、识别隐伏断层提供帮助,分析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中远场地震发生时地壳介质应力—应变场响应过程。
  • 李姗姗, 张小飞, 单晓琳, 刘青山
    内陆地震. 2022, 36(4): 353-361. https://doi.org/10.16256/j.issn.1001-8956.2022.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巴仑台钻孔应变观测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获得2019年5月26日秘鲁MS7.8地震激发的0S30S30球形自由振荡数据,与PREM模型理论值对比分析。同时分析大震平静时段观测数据功率谱密度,确认提取的自由振荡数据真实可靠。结果表明:巴仑台钻孔应变检测到的地球自由振荡观测值与PREM模型理论值基本吻合,巴仑台钻孔应变仪NW、EW分量数据对超低频长周期信号的观测能力相对良好。本研究结果对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有一定的帮助,有助于更精细地研究地球模型。
  • 闫玮, 朱成英, 李新勇, 许秋龙, 汪成国, 徐衍刚
    内陆地震. 2022, 36(4): 362-368. https://doi.org/10.16256/j.issn.1001-8956.2022.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土壤中气体的浓度可能会因为地下应力的变化而改变,通过对2016~2020年10期柯坪断裂土壤气地球化学流动观测结果总结和分析,土壤气浓度的变化不仅和覆盖层的厚度、粒度组合有关,也和断层出露点的破碎程度及断裂的活动状态有关。在伽师MS6.4地震前柯坪断裂逸出气体强度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增强,表明柯坪断裂西克尔至阿依库勒段活动性增强,地震发生后异常强度增强的区域显著减少与柯坪断裂的断层活动性减弱有关。
  • 卢康太, 陈锋, 贺根义, 赵乐凡
    内陆地震. 2022, 36(4): 369-378. https://doi.org/10.16256/j.issn.1001-8956.2022.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查新疆托里县铁厂沟镇阿拉散布拉克温泉周边的隐伏断裂,布设8条测线,841个测点,采用FD216环境氡测量仪进行土壤氡气测量,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实测资料。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域每条测线上均出现明显的氡浓度异常,这些氡浓度异常在空间上呈现北东东向(67°±9°~256°±9°)的分布特征。最终通过土壤氡异常圈定了4条断裂,该结果与物探圈定的断裂基本吻合。
  • 徐长银, 钱才, 单晓琳, 张嘉敏, 李姗姗, 刘青山
    内陆地震. 2022, 36(4): 379-384. https://doi.org/10.16256/j.issn.1001-8956.2022.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库尔勒新43泉气氡资料为研究对象,结合新43泉基础资料、背景资料和异常跟踪调查结果,研究库尔勒新43泉气氡资料与地震活动关系。结果表明:站点300 km左右的成组地震前2~3个月气氡出现异常,多数表现为氡含量升高、突变、波动,异常幅度和异常时间与震级成正比。今后观测资料出现类似异常应注意不同时间尺度的动态变化特征。
友情链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