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3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1-12-15
  

  • 全选
    |
    皮山MS5.1、叶城MS5.0地震专题
  • 刘萍, 魏芸芸, 张琳琳
    内陆地震. 2021, 35(4): 301-308. https://doi.org/10.16256/j.issn.1001-8956.2021.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CAP方法反演2021年9月4日皮山MS5.1地震和2021年9月5日叶城MS5.0地震。反演得到皮山MS5.1地震节面I:走向303°,倾角64°,滑动角74°;节面Ⅱ:走向156°,倾角29°,滑动角119°,P轴方位44°;矩震级为4.8,矩心深度为19 km。叶城MS5.0地震节面I:走向287°,倾角50°,滑动角108°;节面Ⅱ:走向80°,倾角43°,滑动角70°,P轴方位4°; 矩震级为4.76,矩心深度为19 km。 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基本一致,均为逆冲型破裂事件,与泽普断裂的断错性质一致。
  • 张琳琳, 聂晓红, 向元, 高荣
    内陆地震. 2021, 35(4): 309-318. https://doi.org/10.16256/j.issn.1001-8956.2021.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2021年9月4日新疆皮山MS5.1和9月5日新疆叶城MS5.0两次地震的震源和序列参数等资料,分析地震序列活动特征、序列参数以及序列类型,并与历史地震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2次5级地震前,震区发生多次MS≥3.0中小地震活动,形成前震序列。对主震与次大地震间的震级差和主震占整个序列的能量比分析认为,该地震序列属于“前-主-余”型震群。(2) 地震序列的P值、b值和h值等参数的变化特征显示,此次地震的余震序列衰减正常。(3) 地震前,西昆仑地区存在3项地震学异常,目前仍存在一些地震学异常。
  • 冉慧敏, 龚固斌
    内陆地震. 2021, 35(4): 319-325. https://doi.org/10.16256/j.issn.1001-8956.2021.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1年9月4日皮山—叶城双震为“前-主-余”型地震序列,利用2021年9月3~29日新疆地震台网记录的皮山—叶城双震波形数据,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此次事件进行重新定位,得到结论:(1) 皮山MS5.1地震的定位结果为37.829°N,77.902°E, 震源深度18.6 km;叶城MS5.0地震的定位结果为37.818°N,77.856°E,震源深度19.4 km。(2) 皮山—叶城双震的破裂是非均匀、沿断层向SE方向迁移,深部破裂尺度较小。(3) 皮山—叶城双震发生在塔里木盆地西南与青藏高原西北交界处的西昆仑山前缘。定位结果表明,发震断层是一条近NW—SE向(走向为140°)、上陡下缓的铲形逆冲断层,倾向南西,塔里木盆地向南俯冲插入西昆仑造山带之下。发震构造与2015年皮山MS6.5地震同为泽普隐伏断裂构造。
  • 研究论文
  • 魏芸芸, 刘萍, 聂晓红, 高荣, 王琼
    内陆地震. 2021, 35(4): 326-336. https://doi.org/10.16256/j.issn.1001-8956.2021.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2020年1月16日库车MS5.6地震参数、地震序列特征、震源机制解,分析库车MS5.6地震前地震学异常。结果表明:库车MS5.6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震源断错性质为走滑型,序列衰减较快,余震主要发生在震后6 d,序列空间上呈NS方向展布。序列参数和应力降计算结果显示,库车MS5.6地震的预测最大余震ML4.1与实际最大余震ML3.9接近,表明最大余震已经发生。库车MS5.6地震前存在地震平静、地震增强、异常增强区、地震窗和地震条带等地震活动性异常。
  • 边庆凯, 刘志辉, 王晓山, 杨凡, 周月玲
    内陆地震. 2021, 35(4): 337-345. https://doi.org/10.16256/j.issn.1001-8956.2021.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地震构造环境是有机的整体,需要结合岩土水热构造带进行综合考虑,对1986年以来邢台老震区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总结,结合老震区分层,包括盖层,基底和震源层,研究邢台7.2级地震的构造环境。邢台7.2级地震烈度线形态特征和新构造格局有一定关系,地震构造环境对蠕滑地裂缝产生影响。
  • 郭宗斌, 陈其峰, 冯恩国, 温丽媛, 连凯旋, 颜丙囤
    内陆地震. 2021, 35(4): 346-353. https://doi.org/10.16256/j.issn.1001-8956.2021.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工程地震中常用的场地分类方法分3类进行对比分析。① 传统抗震规范指标法,主要介绍中国、美国、欧洲及日本抗震规范中的场地类别划分方法、分类指标,对比分析各指标间的差异。② 基于地质及地形数据的场地分类方法,该类方法适用于较大区域的场地分类,已广泛应用于地震影响场的快速评估系统中,进行场地放大校正。③ 基于强震记录反应谱的场地分类方法,重点介绍基于强震记录的水平/竖直谱比场地分类方法,从基于谱比卓越周期、谱比曲线匹配和谱比形状一致归纳整理该方法,并且对比其优缺点。最后对3类场地类别划分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 朱治国, 刘雷, 高荣, 李桂荣
    内陆地震. 2021, 35(4): 354-362. https://doi.org/10.16256/j.issn.1001-8956.2021.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南天山区域2015~2019年GNSS观测资料解算得到南天山区域地壳运动速度场,并应用最小二乘配置法则计算区域应变场,南天山区域地壳运动速率不均匀,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在盆山交接的柯坪断裂区域地壳运动速率下降加剧,断裂吸收蓄积能量。应力场结果反映出南天山区域整体处于压缩环境,区域剪切应变西高东低。伽师MS6.4地震震中位置处于断裂折转位置,震中断层东西区域地壳速率存在差异。
  • 木拉提江·阿不来提, 高歌
    内陆地震. 2021, 35(4): 363-369. https://doi.org/10.16256/j.issn.1001-8956.2021.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地震异常,对南天山西段地球物理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喀什台地磁、乌恰钻孔倾斜的资料变化与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S6.4地震有关。① 喀什台地磁秒数据垂直强度极化法、Z分量日变幅加卸载响应比均出现超阈值的高值异常;② 乌恰钻孔倾斜EW分量2019年5月12日~11月24日反向东倾,异常幅度达到4.54″,随后恢复正常西倾变化。
  • 颜龙, 郭春生, 斯琴, 关冬晓, 王斌
    内陆地震. 2021, 35(4): 370-379. https://doi.org/10.16256/j.issn.1001-8956.2021.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新疆区域2015~2019年地下流体数据跟踪分析,梳理5种自然环境干扰和3种场地环境干扰因素。分析各类干扰因素的成因和干扰曲线的变化特征,列举部分典型干扰事件,提出有效减少或避免环境干扰的措施与方法。最后,建议尽快建立包括观测环境、观测条件和人为干扰等组成的新疆地区地球物理观测干扰数据库。
  • 岳力
    内陆地震. 2021, 35(4): 380-390. https://doi.org/10.16256/j.issn.1001-8956.2021.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东北地区地磁观测台站地磁Z分量观测数据,计算2008~2017年地磁Z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系数,结合东北地区MS≥4.5地震震例资料,分析该方法对于提取地磁观测数据震前异常信息的有效性,初步得出地磁Z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性出现异常对东北地区短期内发生MS≥4.5地震映震关系。设定分析Z分量日变化异常参考相关系数后,对震前Z分量日变化相关性异常变化持续时间、Z分量日变化相关性异常结束后发震时间、震中位置等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地磁Z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性对中强地震短临前兆异常有一定影响。
  • 邓明文, 段绍鑫, 刘青山, 张小飞, 李姗姗
    内陆地震. 2021, 35(4): 391-398. https://doi.org/10.16256/j.issn.1001-8956.2021.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整理2009~2019年若羌测震台波形数据,选取4 898个小时文件,采用平均周期法计算台基噪声功率谱密度,对比分析米兰河水库施工和建成对若羌测震台台基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1) 若羌台噪声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RMS有效值由2009年0.66×10-8 m/s增加到2019年 3.53×10-8 m/s。(2) 米兰河水库建设施工期间对台基噪声影响的频段主要集中在高频段2~10 Hz。 (3) 对比2009年和2018年的噪声水平,显示水库建设完成后在10 Hz出现峰值,这是水库投入运营引起的固有频段,与施工期间无关。
  • 也尔扎提·巴合提汉
    内陆地震. 2021, 35(4): 399-405. https://doi.org/10.16256/j.issn.1001-8956.2021.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乌什台水位观测一致性,利用时间序列分解与滤波技术,将新46井及体应变辅助水位、气温、气压等数据进行分解,利用相关性分析研究新46井水位与体应变辅助水位的一致性,并探讨其主要周期的影响因素,结果如下:(1) 新46井水位与体应变辅助水位在月波、年波、趋势变化等频段观测结果上基本一致。(2) 新46井水位与体应变辅助水位在日波、半日波频段观测结果上不一致,且均与理论固体潮无关。(3) 气温、气压不是水位的趋势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4) 水位年周期变化与气温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位滞后约55 d。
友情链接
更多